今天,很荣幸代表齐鲁交通学院“跨黄隧道立初心,黄河安澜促发展”实践团,我参加了学校研究生暑期科研实践结项答辩会。整理着开展实践调研时的一张张照片、一份份问卷、一页页报告,过往两个月的实践经历恍如历历在目、犹在眼前。
身为一个生长在黄河边的河南人,一直对黄河有着独特的感情。那时正值暑期期间,在学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学院选拔组建了一支工程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社会实践团队,从8月底到9月初,前往亚星娱乐省黄河流域涉及城市,开展黄河生态保护与黄河文化传承专项活动。
首站,我们来到了东营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区,调研黄河生态的改善情况和黄河文化的传承程度。目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动物1632种,鸟类373种,成为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参观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生态监测中心,游览雁湖栈道、鸟岛,并与游客进行交流采访,游客们大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表达了赞许。看着成群的秋沙鸭、赤麻鸭游过绿洲,大雁飞过绿洲栈道之上,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在党和国家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黄河三角洲生态不断向好,湿地环境生机盎然。
为进一步了解黄河治理、开发、管理,我们走进了河口管理局进行参观访谈,在这里我们了解了黄河历史上的六次大迁徙,也知道了自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工作开始,七十余年来,黄河由频繁决口改道的“害河”,成为了支撑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水和谐、岁岁安澜的“利河”。人民治黄的卓越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和高质量发展均取得了新进步。今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对黄河生态的保护治理和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作出了针对性规定,让人民治黄工作有了司法保障。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为深刻体会黄河文化,了解黄河发展,我们还参观了黄河文化馆和东营城市规划展览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让我们久久驻足,通过古老的艺术品、文物、诗词、绘画,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也认识到黄河故事中的奋斗精神、抗争精神。
踏上东营这片土地之前,我印象中的东营有几个标签,“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但经过几天的实践活动,我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魅力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美丽,东营因黄河而丰富,黄河因东营而多彩。作为新时代山大人,我们要更加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助力交通强国、携河发展的战略布局,参与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生态保护,在黄河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